兩岸條例翻修,鬆綁陸資
經長施顏祥昨天表示,目前陸資採許可制,陸委會將大幅修改兩岸關係條例,在不影響國家安全及就業前提下,儘量解除不必要管制。他說,第四波開放陸資,將全面檢討陸企投資面板、DRAM等半導體關鍵性產業的附條件,服務業也將進一步開放,「開放幅度不會太小」。
施顏祥昨天在行政院回應總統拚經濟主軸的國慶文告記者會表示,總統馬英九提到便利投資,排除障礙,也就是要更開放。
他說,有關第四波陸資來台的開放檢討,已加快腳步展開,經濟部正彙整各部會意見,製造業已開放98%,其中部分有附加條件限制,例如不能有控制權或投資比例不能超過50%,均與相關公、協會利害關係溝通中,開放幅度不會太小。
官員說,半導體、封測、面板、金屬切削工具機製造等關鍵產業,都有附加陸資投資比例應低於50%限制,未來不排除取消比例,改採專案審查方式把關。
施顏祥說,服務業開放50%,但距從正面表列改為負面表列仍有段差距,可再進一步開放,還有公共建設開放,但因目前正談判服務貿易協商,幅度及腳步均必須搭配服務貿易協商,一併檢討,但第一類電信是否列入服務貿易協商,施顏祥不願回答。
陸資來台,施顏祥表示,目前採許可制,由於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日前曾表示將大幅翻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,未來將在不影響國家安全與就業情況下「儘量開放」,經濟部會提出意見,解除對陸資不必要的管制。
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過去經歷兩個時期大轉變。一九九○年代,兩岸條例依「原則禁止,例外許可」對兩岸往來採取高度管制。二○○二年,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期進行大幅翻修,走向「許可制」,未來王郁琦將大幅翻修,走向「兩岸關係正常化」,解決不必要管制。
目前初步檢討第四波陸資,公共建設決再開放農產品大型物流中心(限外銷用)及科技園區內之服務性設施兩項,開放項目由42項增至44項。運動設施,農業設施中漁港區遊艇遊憩專用區之遊艇碼頭,朝開放方向進行檢討。一般旅館、不動產租賃業、土壤污染整治設施對應的污染整治服務業、殯葬服務業等,工程會也建議經部併同檢討,以吸引陸資來台投資。
新聞來源:工商時報─記者呂雪